队伍结构 |
1、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关键。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,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,使实验教学走向良性循环。 中心实行实验技术人员聘任制,在校内外公开招聘、择优录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实验人员,加强国内外培训,优先安排实验教学人员开展培训考察,制定并实施与实验教学人员相应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。 学校重视中心实验教学队伍建设,并进行合理规划,近五年引进具有硕士学位以上高层次人才共6人。通过政策引导,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,使实验教师的收入水平与理论课教师持平,鼓励、组织和支持实验教学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、科学研究和深造,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,健全落实实验教学队伍培养培训制度,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实验室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、企业进修,中心选派人员每年参加3-4次有关实验室建设或学科建设的国际、国内学术会议,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。 2、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 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挂帅,教育理念先进、教学水平高、结构合理、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教学队伍。目前中心有专兼职实验教学人员30人,其中专职人员21人,兼职人员9人。专职人员中副高职以上的14人,中级职称及其它7人,各职称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;有博士学位的8人,硕士学位的10人,各学位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。 图1 实验中心职称比例结构图 图2 实验中心学位比例结构图 多年来,为了不断加强对实验教师队伍以及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培训,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培训、观摩、专题讲座和跨专业、跨学科、跨校际之间的实验教学研究等形式,不断提高自动化专业教师实验教学和实验项目实际水平,通过项目研究开发、专业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,并在技术结构上加以引导和控制,以满足实验室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。 3、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、科研、技术状况 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支继承了长安大学“开拓创新,严谨求实”的优良传统、由教学名师领衔、思想活跃、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实验教学队伍。其中,有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突出的育人楷模(教学名师、教学团队负责人、师德标兵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、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),有学术水平高、科研成果显著的学术带头人,有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,有勤恳工作在实验室第一线的实验工作人员。整个队伍在教学、科研、管理的岗位上勤勉敬业,为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并使整个实验中心逐步形成了“厚德、严谨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教学风气和教学氛围。 近五年来,实验教学中心共完成和获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5项,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3项;自动化专业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、2010年入选国家级“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”和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试点专业、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,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,2009年“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”被立项为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,2011年获准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建“自动化”专业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被列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;公开出版专著、教材23部,编写实验讲义41册,编写教指委规划教材《自动化实践初步》和《嵌入式系统及应用》2部。 在实验教学中心老师的指导下,学生组队参加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2项,陕西省一等奖6项、二等奖10项;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3项;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9项、二等奖5项、三等奖6项。 实验教学中心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交通部西部重大专项等国家纵向项目8项,省部级纵向项目26余项;承担横向项目40项,累计经费达1500余万元,如表5所示。中心申请获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7项,如表6所示。共发表SCI检索论文16余篇,EI检索论文32篇,核心期刊80余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