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行机制
 
运行机制

实验教学中心在校、院两级管理,中心主任负责制管理模式下,建立了高效的运行机制。

1、开放运行情况

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相关学科基础性、常规的、计划内的实验教学任务。中心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及选择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,在方便学生的同时,也提高了实验的效果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。中心采用进入实验室登记、电话或网上预约的方式对学生开放实验室,教师协助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。

基于培养创新人才、资源共享的理念,在现有实验室开放制度基础上,中心面向全校师生全面开放所有实验室。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、综合性实验,中心将指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审核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,并指导学生完成。开放实验室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,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、实现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具有重要作用。

2、管理制度

为了对中心各项工作进行规范管理,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关于实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,制定“自动化与交通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规章制度”。包括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职责、实验管理人员工作职责、中心管理条例、课程建设目标、实验室课外开放管理办法等。这些制度切实可行,可操作性强,执行效果显著,能够保证中心管理工作的制度化、规范化和高效运行。

3、考评方法

中心的考核分为年终业绩考核和日常随机考核两个部分。

年终末业绩考核:基于根据校、院两级的考核办法,以工作量和工作成绩为依据,结合学生的实验成绩,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,对中心的实验人员进行年终的业绩考核。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: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坐班、学科专业建设、学生实验成绩等各个方面。

日常随机考核:校、院二级督导和相关领导进行随机抽查,随堂评估。考核内容包括授课内容、教学效果等方面。

类似于普通教师的岗贴发放办法,对校内岗位津贴的30%在年终根据考核办法进行量化考核后发放,并将考核结果与本人的职称晋升等挂钩。同时,建立更加具体的考核奖惩条例,以规范、约束和激励中心人员。

4、质量保证体系

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,学校和中心分别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。主要措施包括: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,如制定《自动化与交通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管理细则》、《自动化与交通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细则》、《自动化与交通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放细则》等,以保证仪器设备实验前的完好无损,促进实验教学有序开展,确保实验教学的高质量。

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,将教学质量的监控和保障分为事前决策制定教学计划、事中优化重视教学控制、事后评估促进教学改革三个模块。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机制、教学质量衡量标准和监控机制等,如上课前实验教师完成实验课程的设计,实验员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,教学中心主任进行督促检查,做到实验前的教学方案合理,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8%以上。上课时,教师积极认真讲解,实验员随时准备仪器校正、复原甚至修复,校院两级督导不定期地对实验课和实验报告进行听课抽查。实验课程结束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经验、教训甚至事故进行总结和处理,为后续的实验教学提供帮助,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。以人为本,构建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,同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,明确个人岗位职责,责任到人,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的主动性、积极性和能动性。抓好从教师备课到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的质量。建立健全中心的安全防范措施,明确责任,落实到人,常抓不懈。

5、运行经费保障

学校高度重视自动化与交通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,实验设备经费、实验材料经费、实验人员培训经费等中心运行经费每年由学校按计划投入,保障实验教学正常运转。